医疗工艺设计丨纪念5·12——科学的急诊设置保障急救的安全高效

时间:2018-05-11     作者:bird    浏览:

十年前的此时此刻,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谁也不会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轨迹。而5月12日还是为纪念现代护理学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所设立的国际护士节(其基本宗旨是倡导、继承和弘扬南丁格尔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一切命运的安排都注定了5.12是不平凡的一天。在十年后的今天,曾经的伤痛正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抹平,而作为医疗行业的从业者,我们必须铭记的是南丁格尔精神,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让每一位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环境,让疾病与伤痛远离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灾难是残酷的,甚至有时也是难以预计的,在生命受到威胁的那一刻,我们期待的是奇迹的发生,而最有机会创造这样奇迹正是这群急诊科的医务工作者们。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时代的进步、医疗产业的发展,急诊建设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医院设计.jpg

不同医院急诊科的配置区别
在逐步实行分级诊疗的过程中,大型综合医院的普通门诊挂号量将大幅降低,而急诊的比重将有所加大。在香港的公立医院中,东区联网医院的龙头-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目前除急诊外,全面取消了普通门诊。
对于大型综合医院来说,急诊筛查部分无论从规模还是配置均应有较大提升。因为很多病人希望通过急诊通道进入医院,所以现在的急诊筛查方式、空间、流程及管理,都无法满足今后的急诊筛查要求。
由于大型综合医院今后将以急诊为主,原来相应的医技检查科室除了一部分为住院病人服务外,大部分工作将转向为急诊服务,因此急诊与医技将紧密结合。这种结合不但表现在流程设计及平面规划中,还涉及到管理方式的改变。
今后,不同级别医院的急诊设置将会出现较大差异,普通医院仍然维持一般的急救规模和水平。主要配备的用房应包括筛查及等候、急诊门诊(诊室或联合会诊厅)、急诊抢救(抢救室、处置室、洗胃室)、注射及输液、药房等。
对于大型综合医院,除了上述普通医院的基本配置外,应在抢救区域增加手术室。同时要配置完善EICU及患者家属等候休息区,大型设备要整合到急诊区域,设置快速检验通道或将急诊检验设置在急诊区域内。
在急诊区域,要设置一定数量的正负压转换抢救室。通过合理和流程设计及区域规划,防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在设置隔离诊断室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其分诊、转诊的途径,不但符合院内感染控制的要求,还要可用、好用。
对于要特殊需求的医院急诊,可以考虑设置直升机停机设施,急诊区域内也可以按需求增加狂躁型患者及需要监控类患者的专门诊室及等候区。
作为医院文化的体现,急诊区域应满足特殊病人群体的使用要求。应该设置轮椅和担架车候诊区,以及符合他们使用的辅助设施,如卫生间等。

医院设计.jpg

MDT对医院急诊空间的布局影响
随着急诊需求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发现MDT(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那么一个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 MDT(多学科协作)对医院急诊空间的布局到底会有哪些影响?
实际上,MDT(多学科协作)作为一种会诊评估制度已经在很多医院实行,急诊科的MDT模式在合理救治危重患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大型综合医院来说,急诊门诊区域的诊室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联合诊疗厅的布局形式会比单间诊室更有利于开展MDT。适合与远程医疗团队使用的智慧化会议室,或将在今后成为大型医院急诊区域的必备空间。
对于相对小型化的医院,可能更倾向于全科医生而非院内MDT,更多的MDT需要数字化的诊室,通过远程的方式来完成。无论怎样,MDT必定会改变现在常见的急诊空间布局。医院设计.jpg
不同急诊的平面布局形式
医院的空间布局形式主要有集中式单元布局、多层次分区布局、功能分区布局等方式,不同的急诊区域布局方式,决定着不同的急诊流程、动线、管理、效率及人力资源配置,也决定着患者的就医体验。
就急诊部内部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组成:接诊分诊(护士站、分诊观察区等)、急救(抢救室、手术室等)、急诊门诊(诊察区、治疗区等)、感染门诊(隔离检查室、隔离留观区等)、医技及辅助部门(检查设备、药房、检验、直升机停机坪等)。
就以上板块来说,集中式布局效率最高,急诊的救治可以在一个集中的空间内完成。但是往往医院很难在修建独立的急诊大楼,或是在门诊大楼一层的急诊分区面积内容纳如此多的功能。同时,由于增加了很多设备设施专门为急诊服务,医院的投资和运营成本也比较高多层次分区布局采用的还是相对集中的布局方式,只是板块和板块之间的联系没有集中式单元布局那样紧密。急诊的各类病人虽然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候诊空间,但是医护人员及后勤供应的流线较长,运营成本较高,运营效率较低。
功能分区布局比较适合小型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在急诊区域保留基本的急诊医疗服务功能,急诊手术、EICU、检验及检查设备分别设置在如手术中心、ICU中心等功能区域内,方便管理及质控,同时节省面积、设备及人力资源成本,缺点的病人移动距离较长,影响急诊急救效率。

医院设计.jpg

急诊空间医疗工艺流程
首先要根据医院的等级、规模、地理位置及周边的医疗资源情况确定急诊的规模,编制急诊的医疗设置规划。确定急诊的各项指标,如抢救通过量、设备等。
其次要设计急诊的就医流程、患者及医护人员动线,后勤供应流程、污物流线等。推算各类功能空间的面积,完善各类辅助空间的设置,智慧化物流系统要在急诊规划阶段确认方案。
在完成并确定《急诊医疗规划设置书》及《急诊空间面积分配表》后,将一、二、三及流程以平面图纸的方式,按确定采用的布局方式落实到建筑平面图中。

1526020282(1).jpg

急诊空间流线组织要求和注意事项
急诊空间医疗流线组织一定要符合安全、高效这一基本原则。在急诊内部及与急诊发生关联的相关功能板块,梳理出表现出相关紧密度的矩阵图。在组织流线时,按关联紧密程度整合空间,保证急诊急救所需要的时间。比如急诊和大型设备的空间关系,急诊和导管室的空间关系等。
急诊空间要严格安装院内感染控制的相关规定设计,尤其是感染门诊区域。急诊区域应保证良好的隔离与通风,避免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抢救区域应保证相应的面积,以保证紧急情况下的救治需求。对于大型综合医院的急诊抢救,应保证一定的抢救通过量。医院设计.jpg

未来急诊空间的发展变化
未来急诊空间将会随着医院的变化而变化。美国作家埃里克.托普在《未来医疗》的书中提到:“未来医院里由于病房搬出医院,医院将重塑医院门诊。”事实上,美国今天很多病人已经不再住在医院内,而是住在医院旁边的宾馆里。今后医院的病房将会被这些宾馆、独立与医院之外的专业病房或家庭智慧医疗病房取代。医院将会转变为以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的急诊中心,医院将由急诊、手术中心和配套的辅助功能模块组成。

医院设计.jpg

不管未来如何发展,急诊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易被其它方式替代,尤其是抢救区域。但未来的急诊空间将会在重塑抢救功能的过程中,在流程、空间及智慧化程度上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我们相信随着我们的努力,以及医疗工艺设计的不断完善,在未来,即便灾难降临我们也能更加从容的去应对,去创造更多对于现在而言不可能的奇迹。


导读:

澳华动态丨包揽四项品牌大奖,我们始终专注医院设计

澳华动态丨2018香港澳华再次荣获“中国医院建设十佳供应商”称号


医院设计.jpg

 
分享到:
400-997-0988
3548879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