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工艺 | 从医者到医疗工艺师的华丽转身
时间:2022-05-31 作者:bird 浏览:
『 设计医院亦是做功德,每一个医疗流程设计都牵涉到患者与医务工作者的安全和大量的资金投入,要以敬畏之心去设计每一个医院流程。』
—— 祁力平
香港澳华医院设计研究院院长
医疗总监
总工艺师
医疗工艺设计资深研究员
医院是最复杂的民用建筑,要满足复杂的功能需求、保证使用者的安全,那么患者的就医流程、医务人员的工作流程、医疗设备的工作环境、医院物资的供应和废弃物的运输流线就必须设计得科学合理。
一个对医院没有深刻理解的建筑设计师要完成这些设计是困难的,因此,医疗工艺设计专业的人员应运而生。
设计医院亦是做功德,每一个医疗流程设计都牵涉到患者与医务工作者的安全和大量的资金投入,要以敬畏之心去设计每一个医院流程。
深耕医疗与建设领域40余年,参与医院建设项目百余个,主持了深圳新华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多个大型医院的医疗工艺设计……这位资深的医疗工艺师是祁力平,他有着怎样的故事?要从他医学专业毕业讲起……
从医者走向医疗工艺师
1978年从四川医学院医学专业毕业留校后的祁力平,在医学教育、临床医疗一干就是20年,那时的他从未想过有一天会转行为医疗工艺设计师。
直到1997年,祁力平机缘巧合下由学校派出协助筹建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任职医疗策划部主任,进行新医院筹备建设工作。
当时,他与香港澳华医疗产业集团创始人郭良先生一起协作,赴美考察,参加美国JMGR医院设计公司举办的医院设计培训,学习到当时国际现代化医院的先进运营理念,顿时产生了建设更先进、更方便快捷的医院,为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服务的意愿。从此,他的职业轨迹被彻底改变了。
在完成了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建设项目的工作之后,2000年开始,祁力平以医疗策划部主任的身份主持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的医疗规划、医疗场地和流程设计,全程参与了医院建筑设计和施工、医疗设备配置与安装、验收。
该医院的建设非常顺利,并于2003年底高分通过JCI认证,为中国医疗机构与国际接轨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认证过程中,美国认证官对医院急诊绿色通道、门诊二次候诊、手术麻醉服务同区域设置、直接的手术供应通道、医患分流分区等设计给予高度评价,这是祁力平首次将医疗工艺的理念引入到医院建设的全过程。
此后,祁力平加入香港澳华医疗产业集团成为医疗工艺部负责人。
从四川省内的区县医院改扩建及迁建,如资中县人民医院扩建、南部县人民医院迁建;到西南地区大中型医院的建设,如重庆市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礼嘉分院、云南滇南中心医院等;再到沿海发达地区现代化大型医院的建设,如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二期工程等,他先后参与完成大大小小百余个医院项目的医疗工艺整体设计。
亲身力行全过程咨询
回想十几年前,医疗工艺这一理念还处于萌芽阶段,在实施过程中也没有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且多数情况下医疗工艺设计仅为医疗建筑设计中的一个环节,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在建筑施工图纸中,而是被各种建筑条件所改变,医疗工艺设计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针对于此,祁力平在2013年进行眉山市中医医院设计时,首次将医疗工艺作为全过程设计咨询业务贯穿到建筑设计始终。
眉山市中医医院是一所专科优势突出、中西并重,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新院区总用地面积为2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为290000㎡,规划总床位3000张。
项目设计初期,组织前期策划团队,与院方领导层确定了医院建设的顶层规划,并对院内所有科室和后勤部门进行深入需求调研,形成了以医疗工艺为基础的《医疗设置规划书》和《房间面积分配表》,为前期策划团队提供了整体的设计思路,包括:建筑与装修突显中医特色的门诊区、表现现代科技的医技区、满足中医医院要求的综合护理单元楼、中医特色明显的专科楼。
同时根据《房间面积分配表》对这四大功能体块进行多种形态模拟,最后确定建筑设计呈“H”形,南、北侧各为一栋住院楼,中间一前一后分别为门诊、医技楼。
在建筑形体确定后,祁力平与建筑师紧密配合,进行一级流程设计,主要包括医疗功能板块的位置、患者就医流线、医疗工作流线,物资及污物的流线、全院交通、医院感染防控的设计。
当时制定的设计原则是:安全、准确、快捷。围绕急诊和手术室设置了急诊绿色通道:救护车可直达抢救厅;急诊有专用电梯直达中心手术室;将联系紧密的科室如ICU、放射科、产房、血库邻近设置;医技科室设置在医院中心部位,有利于大型医疗设备的方便使用。
一级流程形成后开始进行二级流程的布置、验证。
二级流程的设计原则是:符合国家及行业各种规范,满足使用者习惯、医院管理要求和运行需求。
祁力平及其团队首先按照传统医院设计出推荐模式,在推荐模式的基础上与各科室主任、护士长、技师长进行细致讨论,并对设计图进行多次调整,直至院方使用者一致满意。
三级流程的设计原则是:良好的体验,标准化、同质化设计。提供多种模板,由使用者和医院领导选择,根据要求进行适应性改动。
在随后的设计中,祁力平带领团队作为医院的咨询单位全程参与,从前期的功能规划、方案设计到后期的条件设计、专项设计等各个阶段,医疗工艺贯穿始终,以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视角不断地对功能布局和医疗流线进行修正和优化,成功辅助建筑设计单位打造出了一个安全、高效、人性化的诊疗空间,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也带给了祁力平团队莫大的成就感。
一举拿下深圳首个“策划先行”试点项目
2015年,深圳首次将医疗工艺设计单独招标,祁力平所在的团队成功中标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建设项目,该项目是深圳市第一个试点“策划先行”的医院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项目选址在光明区光侨路与龙大高速交界处,占地面积为110000㎡,一期总建筑面积约440000㎡,规划床位2000张。
该项目采取以急性病诊断治疗平台为基础、多个专病中心为特色的综合医疗体系,以中医诊治为特色,融合现代医疗技术形成诊断、治疗、康复为一体的全新医疗模式。
建设内容包括地下室、综合医疗区(门诊医技楼、内科中心大楼、外科中心大楼、妇儿中心大楼)、制剂中心、行政科研楼、会议中心、教学宿舍大楼、室外配套工程等,是当时国内单个院区较大的中医院项目。
一条南北庭院轴线将整个院区一分为二,医疗功能区在采用医院传统的三段式布局的基础上,引入了南北贯穿式医疗街,对各功能进行串联。
鉴于在建设前期科室门诊量与诊区使用情况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祁力平团队在门诊区医疗工艺流程规划时提出:适当采用模块式的布局规划,单个标准诊区在规划中做到等候、诊查、辅助功能的配套,且将建筑相关设备房间、管道等集中在建筑一端设置,在诊区中形成较为通透的门诊独立单元。
此种规划方式便于运营时期门诊单元的灵活调节,也方便门诊单元与其他医疗功能空间之间的协调利用。
该项目实践证明,以“医疗工艺设计”为核心的医院建筑设计模式可以确保医院项目的建设需求内容稳定、投资可控、进度高效。由于本项目的模式成功,效果显著,也由此将香港澳华纳入为深圳市工务署医疗工艺设计入库单位。
在解读多元需求中高效融合
国内多数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模式大同小异,因此在进行医疗工艺全过程设计时,医疗工艺设计师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设计思路、把握设计进程。
当遇到管理机制、经营模式与国内公立医院大有区别的业主时,如何利用已有的经验规划出符合国际化医院运营模式与医生医疗行为的工艺流程,成为祁力平的思考重点。
2018年,祁力平团队承接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二期项目的医疗前期策划、医疗工艺设计及医疗工艺咨询。
该项目是由深圳市政府全额投资并引进香港大学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
由于医院的运营方为香港大学委托团队,所执行的标准与中国内地的传统综合医院有较大不同:医院通过ACHS认证, 执行科室经理管理机制、IMC(International Medical Center)患者服务体系,建筑按照英国医疗服务体系NHS标准设计;并且香港职业医师的操作方式与习惯也与内地有所不同,这些都成为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多方面融合并进行适当转变之处。
该项目规划面积为206000㎡,规划床位1000张,在二期规划中,临床肿瘤中心整合了全院的医疗资源,从“以患者为中心”的思路出发,将需要患者达到的区域集中化设置。
并且植入了放射诊疗、新药试验、康复治疗、HDU、跟踪随访等先进的诊疗手段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在二期的规划中,肿瘤中心建立“门诊——放疗/化疗——手术——住院/重症监护”诊疗体系,打造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管理高效的就诊——治疗——康复一体化的肿瘤综合治疗体系。
ICU的平面布局是参考英国和美国规范条例,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布局设置的,采用的是分区模块化的设计,主要分6个区:IMC区、HDU区、正压区、普通区、器官移植区、隔离区,每个区(除隔离区)内另外设置一间负压隔离ICU。IMC区靠外侧设置,有独立的等候区和出入口。
在这个具有不同的管理模式、经营形式、团队配置的项目中,医疗工艺依旧发挥了重要作用,祁力平带领团队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医疗功能规划工作、上百次的流程设计探讨,为项目的整体快速推进提供了充分设计依据,使得设计工作平稳落地。
结语
“从未想到中国的医疗建设事业发展得如此迅速,现在的医疗建筑、医疗工艺设计可以受到如此重视,” 祁力平十分感慨,“设计医院亦是做功德,每一个医疗流程设计都牵涉到患者与医务工作者的安全和大量的资金投入,要以敬畏之心去设计每一个医院流程。
医疗工艺设计师须要有一定的建筑知识和技能、理解医院的功能和流程、知晓各类医疗规范和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为高效便捷的医院流程!”
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