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丨香港澳华“医院建筑设计案例”经验分享(一)
时间:2017-11-21 作者: 浏览:
医院建筑 属于民用建筑里最为复杂的建筑形态之一
我们给大家普及过,关于:医疗工艺丨忽视医疗工艺设计所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好的医院设计,首先要保证安全。如:医疗安全、院感安全、病人行为安全、医生行为安全及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问题;
其次,应该是在充分了解医疗流程的情况下,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缩短流程,合理布置各科室的组团关系;最后,医院设计决定了医院的建设成本与运营成本。
在此,以广元市中医院万源分院为主案例和大家分享整个方案设计思路。
广元市中医院万源分院
项目净用地面积:29434.88㎡,容积率≤3
设计总床位数:1000床(临床500床,养老500床)
整体策略
通过对现有不规则现状建筑加以改造与整合,借鉴商业综合体的设计手法,以群塔结合的模式,引入适宜的建筑空间,营造一种“去医院化”的就医诊疗氛围, 同时引入“天穹之下,建筑之上”的设计理念,在屋顶平台上设置健康步道,同时结合绿化景观小品,将屋面打造为集康复活动、休憩放松的品质空间。
现代医院对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设计从空间入手,把灵动流畅的中庭空间融入建筑,将其立体化,创造多个内外交融的庭院将建筑各个部分串联起来,通过“庭院融入建筑”来提高空间舒适度,同时解决好大进深裙房的自然采光通风问题。同时环绕首层内中庭布置商业配套服务,结合中庭空间以及对入口灰空间的塑造。
在外立面设计上,结合广元万源新区的城市风貌,遵循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通过极简的设计表现手法,主要采用双层呼吸式幕墙以及穿孔率大于50%的金属穿孔板,既能有效过滤阳光,也不会影响室内通风及采光,同时保持了室内外视线的畅通交流,室内也易于形成柔和的光线环境。
总体规划
(1)功能布局
整个医院建筑为一体式建筑,西侧为现有建筑改造的专病中心,东侧为新建的急病中心,东西版块通过中庭及连廊将现有建筑与新建建筑联系起来,使得各部分功能之联系紧密又相对独立,西侧版块主要为中医康复,妇产科,儿科儿保等功能,使健康人群和患者群相对分离,有利于院感控制;东侧版块则是以急危重病为主的综合医疗版块,采用集中式布局,各功能区域分区明确,医疗流线短捷,有利于医疗活动高效安全的进行。同时建筑均采用标准化柱网,便于科室优化调整,适应未来发展的改造。
同时结合建筑形体,在首层建筑外侧沿街面及环绕中庭的位置设置配套服务设施,包括便利店、书店、花店、咖啡店等业态,在方便患者的同时,营造一种轻松宜人、温馨舒适的“去医院化”的就医诊疗氛围,也为医院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
住院塔楼采用双塔楼整合的模式,共用核心空间,增加面积利用率;整体布局平整大气,利于各复杂医疗功能的组织与联系,嵌入式中庭空间的有机融入,增强了建筑空间的趣味性。
(2)交通组织
本院区共设置三个入口,南侧紧邻已建成市政干道设置院区主入口,用以组织主要人流与车流,整个院区地面除救护车位以外,其余机动车均考虑在地下停车库内,以达到人车分流,为院区形成安全人性化的交通环境。主入口车道采用港湾式停靠带与道路相连,避免对主干道形成交通影响。东西两侧各设一个次要出入口,东侧为探视入口,物资入口兼医务人员入口,西侧入口位于下风向,作为污物出口。
(3)细部塑造
在空间塑造中,尽量通过天井及中庭空间来满足房间的自然采光通风,在内部工艺流程设计上,尽可能减少暗房间,降低医院运行能耗成本。
结语
在本次改扩建过程中,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现有院区的影响,遵循“现代、高效、专业、生态、环保”的医疗规划思想,结合“天穹之下,建筑之上”的空间诉求,采用“少即是多”的建筑立面风格,以人性关怀为出发点,通过“类综合体”的布局方式,打破医院常有的严肃冰冷的就诊氛围,在满足医疗活动高效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去医院化”氛围,相信未来的万源分院将会建成为一所集康复疗养、综合服务配套、休闲放松于一身的现代化超前医院。
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