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丨医院急诊区域的那些事儿(下)
时间:2018-01-03 作者: 浏览:
上一期香港澳华董事长 郭良先生 在 行业资讯丨医院急诊区域的那些事儿(上) 就医院急诊区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专业的论述,得到了专业人士的反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意愿急诊区域的那些事儿(下)。
本期董事长郭良先生再次就急诊平面布局、急诊规划设计、急诊流线设计、未来急诊空间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专业解答。
不同的平面布局形式(集中式单元布局、多层次分区布局、功能分区布局等)各有哪些优缺点?
不同的急诊区域布局方式,决定着不同的急诊流程、动线、管理、效率及人力资源配置,也决定着患者的就医体验。
这种布局不但是急诊区域内部的布局,急诊区域与其它紧密相关功能区域的组团关系,也将直接影响着急诊部门的运行。
就急诊部内部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组成:接诊分诊(护士站、分诊观察区等)、急救(抢救室、手术室等)、急诊门诊(诊察区、治疗区等)、感染门诊(隔离检查室、隔离留观区等)、医技及辅助部门(检查设备、药房、检验、直升机停机坪等)。
就以上板块来说,集中式布局效率最高,急诊的救治可以在一个集中的空间内完成。但是往往医院很难在修建独立的急诊大楼,或是在门诊大楼一层的急诊分区面积内容纳如此多的功能。同时,由于增加了很多设备设施专门为急诊服务,医院的投资和运营成本也比较高。
多层次分区布局采用的还是相对集中的布局方式,只是板块和板块之间的联系没有集中式单元布局那样紧密。急诊的各类病人虽然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候诊空间,但是医护人员及后勤供应的流线较长,运营成本较高,运营效率较低。
功能分区布局比较适合小型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在急诊区域保留基本的急诊医疗服务功能,急诊手术、EICU、检验及检查设备分别设置在如手术中心、ICU中心等功能区域内,方便管理及质控,同时节省面积、设备及人力资源成本,缺点的病人移动距离较长,影响急诊急救效率。
医院急诊空间建设如何规划和设计医疗工艺流程?
首先要根据医院的等级、规模、地理位置及周边的医疗资源情况确定急诊的规模,编制急诊的医疗设置规划。
确定急诊的各项指标,如抢救通过量、设备等。
其次要设计急诊的就医流程、患者及医护人员动线,后勤供应流程、污物流线等。
推算各类功能空间的面积,完善各类辅助空间的设置,智慧化物流系统要在急诊规划阶段确认方案。
在完成并确定《急诊医疗规划设置书》及《急诊空间面积分配表》后,将一、二、三级流程以平面图纸的方式,按确定采用的布局方式落实到建筑平面图中。
急诊空间医疗流线组织有哪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急诊空间医疗流线组织一定要符合安全、高效这一基本原则。在急诊内部及与急诊发生关联的相关功能板块,梳理出表现出相关紧密度的矩阵图。在组织流线时,按关联紧密程度整合空间,保证急诊急救所需要的时间。比如急诊和大型设备的空间关系,急诊和导管室的空间关系等。
急诊空间要严格安装院内感染控制的相关规定设计,尤其是感染门诊区域。急诊区域应保证良好的隔离与通风,避免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抢救区域应保证相应的面积,以保证紧急情况下的救治需求。对于大型综合医院的急诊抢救,应保证一定的抢救通过量。
未来急诊空间会有哪些发展变化?
未来急诊空间将会随着医院的变化而变化。美国作家埃里克.托普在《未来医疗》的书中提到:“未来医院里由于病房搬出医院,医院将重塑医院门诊。”事实上,美国今天很多病人已经不再住在医院内,而是住在医院旁边的宾馆里。今后医院的病房将会被这些宾馆、独立与医院之外的专业病房或家庭智慧医疗病房取代。医院将会转变为以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的急诊中心,医院将由急诊、手术中心和配套的辅助功能模块组成。
不管未来如何发展,急诊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易被其它方式替代,尤其是抢救区域。但未来的急诊空间将会在重塑抢救功能的过程中,在流程、空间及智慧化程度上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导读:
澳华动态丨香港澳华成为美国HIAC仅有的三家海外会员单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