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工艺设计丨医院交通如何疏堵,绝不是增加车位那么简单
时间:2019-06-10 作者: 浏览:
相信不少人都有相同的经历,开车去医院看病,医院近在眼前,却堵在医院没有停车位…
找个停车位比挂专家号还难...
这也是 医院设计 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下,国内大型医院普遍存在交通及停车问题,主要表现为停车位不足、院内交通混乱和医院周边交通拥堵等三个方面,其主要原因是医院建设交通规划存在缺陷。
以下分别从合理规划医院项目停车位数量和医院院内及周边交通两大方面,细说 如何做好医院交通 ,医院交通 如何规划?
增加停车位数量
1、全国停车位数量规范
陕西医院停车位低限指标最高
我国2016年发布《城市停车规划规范》(G/BT 51149-2016)对医院建设项目的停车位数量指标下限制定规范,要求综合医院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至少配置1.2个停车位,专科医院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至少配置1.5个停车位(详见下表)。
浙江等部分省市近年来也先后制定了关于医院建设项目的停车位数量最低下限指标的地方规范。2013年浙江省《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1021-2013)关于医院的停车位低限指标如下:
2014年上海市《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DG/TJ 08-7-2014),关于医院的停车位低限指标如下:
2017年9月陕西省实施《停车场(库)设置及交通设计技术规范》(DBJ61/T135-2017),关于医院的停车位低限指标如下(一类为西安主城区):
2、无医院停车位数量规范的省市
100㎡建筑面积至少配2个停车位
对于医院建设项目停车位数量指标没有相关地方规范的省市,停车位数量规划测算需要考虑满足以下5方面车辆的停车需求:
门诊病人就诊车辆
门诊病人就诊车辆停车位需求,2017年曾经随机问卷调查200名患者,得出如下调查结果:在停车位充足的且有车的情况下是否考虑开车来医院,有58%患者给予肯定回答。上午门诊量约2/3,每个车位上午周转约为2次(不同地区和医院可能略有差距),因此应按规划日门诊量的20%左右规划门诊停车位。
住院病人及探视车辆
住院病人及探视车辆停车位需求数量测算,一般按照床位数的50%配备车位。
员工车辆及医院公务业务车辆
员工车辆及医院公务业务车辆停车位需求数量测算,一般按照规划配备员工总数的40%配备车位(根据问卷调查约75%员工家庭拥车,其中约60%开车上班,如果异地迁建,则可高达到80%,同时上班比例高峰约85%)。
其它非医院相关社会车辆与社会发展前瞻性冗余需求
其它非医院相关社会车辆占用车位及考虑未来10年社会发展需求变化的前瞻性冗余,需要增加上述总数的30%。
按照以上测算方式,1000床位,2000员工,日门诊量5000的医院,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门诊车位需求为1000个,住院500个,员工800个,冗余约700个,合计3000个,与陕西省《停车场(库)设置及交通设计技术规范》(DBJ61/T135-2017)关于省会主城区医院停车位低限指标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每100平方米配2个车位的要求基本相吻合。
因此医院停车位数量规划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至少配2个停车位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尤其是大中城市,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家庭私家车拥有率会逐渐与一线城市持平,因此大医院建设项目停车位数量规划指标应该比照陕西省《停车场(库)设置及交通设计技术规范》(DBJ61/T135-2017) 最高类别指标执行,至少达到按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每100平方米配2个车位低限指标。
有些医院迁建或选址在郊区,有的规划工程师认为车位指标可以降低,这是一个误区。虽然郊区非医院相关的社会车辆占用停车位的比例下降,但服务的人群和医院员工到医院的路程更远及郊区公共交通更加不便等因素,会导致的服务的人群和医院员工开车到医院的需求比例上升,此外还要考虑郊区发展的前瞻性需求增长,因此规划的停车位指标不能降低。
3、采用架空平台模式建停车场
可减少造价,降低工程难度
目前新建医院项目大部分采用地下室建设地下停车库。但是如果按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每100平方米配2个车位低限指标以上的车位数量建设停车场,如果按照规范平均每个停车位的建筑面积约35平方米,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每100平方米要配70平方米的地下室,即每三层楼要配2层地下室,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地下停车库建设需要土方开挖和基坑防护施工,地下室层数越多,工程量越大,工程难度越大,工程施工时间越长,投资造价成本越高。综合考虑节省工程投资成本和降低施工难度等因素,医院建设项目地下停车库开挖以不超过1层或局部2层为宜(部分还要用于水池、污水处理等设施用途),不宜太深。
因此单纯使用地下室建设停车场,没办法满足停车位数量的要求。因为医院停车场一般停车时间短,停车取车频繁,机械性高层停车库建设、运维成本较高,因此医院建设项目不建议配套建设机械性高层停车库。
经过对比分析研,医院建设项目停车场建设最佳策略,建议采用房地产开发常用的架空平台车库模式,将全部用地面积架空1层或2层作为停车库。按照相关规范,如果医院建筑容积率为1.4左右,建设一层架空平台作为停车场,基本上就可以满足10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套2个停车位的标准要求。
并且架空平台建设成本及运维成本(通风、照明等)远低于地下室。此外要需要按照相关规范规划配套建设自行车停车场。
疏堵院内和医院周边交通
1、院内交通相关规范
可参考《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目前国家现行没有医院院内交通具体规范要求,但医院出入口设置规划和停车场设计需要参考《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8版)以及《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2015)等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前面提及的2014年上海市《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DG/TJ 08-7-2014)等也对出入口设置规划和停车场设计有相关规定,可以作为规划设计的参考。
2、以人为本
保障通畅的同时尽可能的考虑快捷性
医院是救死扶伤、老弱病残孕妇等弱者服务的场所,因此医院建设项目交通规划和停车场设计除了要满足相关规范标准以外,还必须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尽可能对老弱病残孕妇等弱者提供人文关怀的基本原则。
对于一些急救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快一点到达抢救室就有可能多一份挽救生命的希望,因此对于急诊通道和院内绿色通道的规划设计,除了必须要从规划上尽可能的保障其通畅以外,还要尽可能的考虑快捷性,即能让救护车及运送急诊病人的车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急诊科。
对于所有医院员工和访客(包括患者),也都需要从人文关怀的原则考虑医院出入口和院内交通规划,使其能尽可能便捷地到达目的地(办公室或诊室)。此外,因为医院内道路行人大部分是老弱病残孕妇等弱者,需要从交通规划上注重交通安全原则。
3、参考空港的交通模式
根据医院的特点进行更加人性化的优化设计
大型医院是人流量和车流量非常大的公共建筑。而国内外人流量和车流量较大的公共建筑中交通规划解决方案最好最成熟的模式是空港交通设计模式。因此,医院建设项目交通规划最佳策略是参考空港交通设计模式进行规划设计。
空港交通设计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实现车流出口和入口分置,最好在不同的市政道路;
院内所有车道单向通行,避免车辆院内掉头及循环造成拥堵;
彻底人车分流,避免人流车流交叉,保障行人安全;
设置便捷的即停即走车道及充足的临时停靠车位,并且送客和接客车道及临时停靠车位分置不同位置,院内人流入口和出口分置,避免送客和接客车流混乱交叉造成拥堵。
空港使用者基本都是健康人群,而医院使用者大部分是弱者人群,因此大型医院交通规划需要吸取空港模式优点的基础上,需要根据医院的特点进行更加人性化的优化设计。
大型医院尽量为门诊、急诊和住院部分别设置即停即走车辆通道,以便门诊、急诊和住院的患者上下车的位置更加靠近目的地,减少老弱病残孕抱婴人群的步行距离,并上下车停车位置增加雨棚盖及无障碍设施等。
尽量采用最先进的停车场管理系统管理,实现出入口智能化管理及快进快出,提供车位定位和停车引导。因为医院建设项目从规划设计到竣工建设工期一般较长,交通规划还必须对医院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充分的前瞻性。
目前有些医院建设项目已经将“空港式立体交通”的概念引入医疗建筑当中,例如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其合理利用地形高差组织立体化交通体系,解决医院人车交汇矛盾,车行交通围绕建筑首层形成环路,利用架空平台空间规划急诊、急救、保健、体检等不同流线的落客点,院内流线互不交叉,实现人车分流、洁污分流、医患分流、患患(感染患者、普通患者、手术患者)分流。
机动车辆绕环路行驶,可避免因驻车空间不足造成拥堵,将项目建设对市政道路的交通影响降至最低。
好的医院离不开好的医院设计,把停车场设计好,让交通井然有序,才能提高医院的综合体验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提高就医效率。
(文章来自:筑医台)
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