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工艺 | 进行核医学科流程设计时要重点关注的六大问题及设计四项原则

时间:2021-04-15     作者:bird    浏览:

医疗工艺 设计中,核医学科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来学习进行核医学科流程设计时需要关注的问题和原则。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药物进入人体后的富集和显像作用进行治疗或辅助诊断的技术。

核医学科的工作主要有两大分支:核医学诊断和核素治疗。

核医学诊断主要是显像诊断,其过程是这样的:将放射性核同位素药物注射到患者身体内,经过一定时间的等待,药物会随着代谢汇集到需检查的部位,在扫描设备的监测下呈现出图像,供医生进行诊断。

核素治疗主要介绍131I治疗:131I(碘131)主要用于治疗分化型(DTC)甲状腺癌,因为甲状腺癌细胞与原健康细胞一样具有吸收碘元素的能力。

甲状腺癌患者在进行手术切除之后,给药高剂量的放射性碘药物会被体内残留或转移的甲状腺癌细胞吸收,通过放射性对甲状腺癌细胞进行杀伤。现已经成为了现场最常用的甲状腺癌术后治疗手段。

在对基本原理有了大致了解后,进行核医学科流程设计重点关注这六大问题:药物来源、分装和给药、患者注射后候诊、检查扫描、患者住院、离开出院。

医疗工艺


1、药物来源

核医学科药物来源主要有两类,外送和自制。外送的药物由专业公司通过工业核反应堆制取,根据每周核医学科的预约情况,按量配送到核医学科。

运输过程中带有放射性的药物是装在专用的防护容器中的。

然而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规范要求放射性药物应有独立的运输入口,减少与人员的交叉。第二类药物是自制药物,由医院自行投资建设回旋加速器设备,用于制取半衰期较短的PET设备药物。

回旋加速器一般建设在地下室,尽量靠近核医学科,便于通过提升梯或物流运送药物。

如果条件不允许,那也要由人工用专用容器运送,要求与外送药物相同。


2、分装和给药

核素药物运抵核医学科后需要由护士将其分装为患者使用的剂量,这项工作是在有着严密防护的专用分装柜内进行的。

分装柜本身由几十毫米铅当量的防护板包裹,上方需连接专门的排气管道,将分装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挥发气体抽排至室外。

护士双手透过分装柜上的手孔伸入柜内进行操作,以尽量减少与放射性药物的接触。药物分装完毕之后需尽快向患者给药。

进行显像检查的患者主要通过注射,而碘治疗患者是口服药物。

注射室一般紧靠分装室设置,两个房间之间安装注射窗口,注射窗口的形式与分装柜类似,上方带有观察窗,患者在一侧,护士在另一侧,双手伸过手孔进行操作。

口服药物则通过传递窗传递给患者,护士通过窗口指导患者,并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情况。

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了全自动的分装和给药设备,上述操作均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设备自动完成,更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医务人员的伤害。


3、注射后候诊

显像检查的患者,在注射了药物之后体内即带有一定的放射性,必须在独立的候诊区等候,以免对其他正常的患者造成照射伤害。

根据检查项目的不同,等候的时间从十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

有的医院由于空间不足,对于那些等候时间在几个小时的患者不得不让其回到病房等候,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所以在设计时规划好足够的候诊空间是很有必要的。

体内带有放射性药物的患者,其百分之七十的药物都是通过排泄排出体外的,此时患者的排泄物也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因此候诊区必须设独立的卫生间,卫生间下水也需要专门收集处理后才可外排。


4、检查扫描

患者等候达到规定时间后,即前往扫描室进行显像扫描。现有的显像设备主要有单光子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扫描(PET)两大类。

他们所采用的药物有所不同。SPECT及PET又可以与影像检查设备如CT、MRI等进行合成工作,形成SPECT-CT,PET-CT这样复合设备。

患者进行扫描的时长在十五分装到半小时左右。

扫描完后的患者并不能马上离开,需要医生判断显像成果是否足够清晰,达到诊断要求,因此有条件的需设一处留观室,要求与注射后候诊室类似。


5、患者住院

核素治疗患者与显像检查患者不同,服用了碘131药物的患者,药物的放射性活度很高,按现行规章要求是必须隔离住院6~10天的时间,待体内放射性水平衰变到安全阈值以下才可以出院。核素治疗病区相对独立,在隔离住院期间,患者的日常活动都要限制在病区内。

核素治疗病房以单人间为主,最多不应超过双人的标准,内设独立卫生间,与注射候诊相同,核素治疗病房内的所有废水均要收集处理后才能外排。住院期间患者的饮食由外界配送,医护人员的查房与问询也尽量通过远程视频的形式完成。

6、离开医院

进行完显像检查或是达到出院标准的治疗患者可以出院,但此时他们身上还带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因此也不能放任他们自由行动,而是应规划一个独立出口,避开人群密集处离开,尤其是要减少与孕妇及儿童的接触。

解决了以上六大重点问题,再来看看设计的四大原则,他们分别是:选址、分区、流程、处理。

医疗工艺


1、选址

在确定核医学科在医院中位置和交通组织时,应优先关注独立、集中、下风、出入口这几个要求。

独立为的是自成一区,远离人群,防止交叉,尤其考虑远离产科、儿科、食堂等区域;

集中指的是尽量将涉及放射性核素操作的场所集中,即方便控制,也节约进行防辐射措施的成本;

下风是指处于院区的下风处,减少放射性气溶胶随风向扩撒;

出入口指的是要考虑独立的核素入口和独立的患者出口问题。


2、分区

核医学科内部根据放射性物质的接触情况,分为限制区、监督区以及非限制区,这即是规范的明确要求,也是现实需要。

限制区指的是那些直接接触或操作放射性物质的场所,需要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包括之前提到的分装室、注射室、注射候诊室、扫描间、治疗病房等等,还包括带有放射性的患者通过的走廊等空间;

监督区是指那些不直接接触,也不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但毗邻限制区,需要进行定期地检测监控区域,如缓冲间、控制室等或限制区外墙一定范围;

而非限制区是指不会有放射性风险的其他区域,如注射前的候诊区、医护办公室等等。

分区的划分应明确、集中且按照一定顺序布置,在设计中一定要时刻把握这一点。


3、流程

从前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核医学科工作的流程性是很强的。房间的设计需围绕流程进行,尽量确保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单向前进,减少走回头路的情况。


4、处理

核医学科的机电设计重点要考虑排风、排水处理的问题。分装柜内的气体需要经专门的管道抽至高空排放,在风管末端需要进行过滤处理,一般采用活性炭吸附的处理方式。末端出风口一般要求高于屋脊线2米。最好是能采用向上方排风的专用锥形风帽,以便于气体快速稀释。而身体带有放射性的患者使用的卫生间排水则要收集至衰变池,经衰变达标才能排放至医院的污水处理池中。衰变池目前有成品和开挖浇筑两种形式,而衰变方式又有推流式和变排式两种,设计时需要根据投入成本和场地条件综合考虑。

(文章来源:筑医台资讯《进行核医学科流程设计时要重点关注的六大问题及设计四项原则 》


导读:

医疗工艺设计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锦江院区开工 开启一院三区多院区模式

医疗建筑设计丨装配式医院建筑的技术难点如何攻克?看这三家医院的做法(上)

医疗工艺丨澳华设计师荣膺第六届中国十佳医院室内设计师

医疗工艺

 
分享到:
400-997-0988
3548879724